首页 > 栏目首页 > 资金 >
 
 

新消息丨明朝的免死铁券,稀有还是泛滥,真的没用么?

2023-07-03 00:34:24  来源:悠然修

明朝的免死铁券,稀有还是泛滥,真的没用么?

在不少影视、文学作品中,免死铁券是比尚方宝剑还稀有的“神器”。但不少人又认为它不过是块废铁,是皇帝忽悠功臣的笑话,甚至被视为“催命符”。

免死铁券出自汉高祖刘邦之手,在击败项羽后,刘邦命人将自己对众功臣许下的誓言“以铁为契,以丹书之”,即“丹书铁券”。然后装入金匮,收藏在宗庙之中,以示自己和汉朝将不背承诺。


【资料图】

经历南北朝大乱斗后,丹书铁券的功用愈发被皇朝所看重,因此也变得更为华丽。朱砂填字被改为黄金镶嵌,并且铁券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功用。不论犯下何种死罪,凭铁券可免死(有具体的次数限制)。

现存国博的唐代“钱镠铁券”上就书明了“卿恕九死,子孙免三死”。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赐柴氏铁券,除了赐予免死,还给予柴氏后人即使犯罪也不加刑的特殊待遇。

因功用逆天,所以隋、唐、宋三朝颁发出去的铁券非常少。也是这一时期,免死铁券成了人们眼中稀有程度超过尚方宝剑的神物(宋代几位皇帝为过眼瘾,都让钱氏上呈过祖传铁券),没有“从龙之功”连想的资格都没有。

那么这个神器又是怎么沦为人们眼中的笑柄和“催命符”呢?

明太祖朱元璋创立明朝后,如何分配利益、大封功臣就成了他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。为了表达自己的“诚意”,太祖效仿钱镠后人所持的铁券,为功臣们制作了“开国辅运铁券”,同时太祖也为明朝的铁券打上了自己的鲜明烙印。

甲寅,初制铁券。时上欲封功臣,议为铁券以赐之,而未有定制。有言台州民钱允一,吴越忠肃王镠之裔,家藏唐昭宗所赐铁券。遂遣使取之,准其式而加损益。

《明太祖实录·卷四十五》

第一,太祖将铁券给标准化了。

依据众臣功劳的大小,铁券被分为七等,尺寸从大到小依次递减(最小的只有最大的一半)。如功未及世袭爵位,则不颁铁券,只赐予“诰命”。每份铁券上都铭刻对应功臣的具体功劳以及赏赐。所有铁券均一式两份,一份赐予功臣,一份藏于内府,以备日后使用时作为对照凭证。

注:后文中明朝各代铁券相关数据(不含皇亲、外戚部分)取自牛创平(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)针对明实录的研究、统计结果。

第二,太祖大幅度提高了铁券的派发量。

洪武三年大封功臣,太祖一次性就发出了三十四份铁券,其后洪武一朝又陆续发出四十份铁券。虽然称不上烂大街(唐朝两百多年里一共也就发出一百份左右),但也开了滥发的坏头,铁券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从这一时期开始下滑。

第三,太祖主动弱化了铁券的效能。

根据明实录的记载,洪武铁券中免死次数最多的是徐达“尔免三死,子免二死”。其余公爵都是“尔免二死,子免一死”,在后面的侯爵、伯爵也就“免一死”。

为了预防功臣们依仗铁券肆意枉法、胡作非为,太祖还规定了“免罪减禄之数”。也就是持有铁券,也不能白免死罪或其它罪行,要永久性降低俸禄(一次减一半或全扣)。

第四,太祖给免死铁券的使用加了个限制。

太祖颁发的所有铁券上均书明“除谋逆不宥”,其目的不言而喻,方便自己挥刀尔。洪武一朝的七十四份铁券,太祖就收回了六十三份。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到期或者免死次数用完了,而是持有者因谋逆全家被处死,用不着了。

铁券的名声一下就臭了,“催命符”一说,也由此开始。

会川伯赵安铁券背面(现存甘肃博物馆)

朱棣在靖难成功后,也和父亲一样面临了如何分配胜利果实的问题。既然高举“祖制”大旗,那他也就效仿太祖赐功臣“免死铁券”。而且颁发量也一起学,永乐一朝一共发了五十四份铁券。

好在成祖没有进一步败坏“铁券”的名声,永乐一朝只收回了十四份。相对来说让明朝的免死铁券名声好转了一些。此后洪熙朝和宣德两朝,没再滥用铁券均为零颁发,但这个良好的势头未能保持下去。

明英宗朱祁镇在正统朝发了九份,其复位后的天顺朝又发了十五份,大赏“夺门功臣”。宪宗登基后铁券的发放量又再次被约束,二十三年里发了八份。

从成祖到宪宗这几朝,铁券虽偶有滥用,但整体上的名声却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。皇帝们不仅保持着“低回收率”,臣子触发免死条款时也大体是认账的。

比如靖难时,徐辉祖(徐达长子)不仅站在建文一边与朱棣刀兵相向,朱棣入主南京后徐辉祖也坚持不投降。朱棣最后以徐家的铁券,免了徐辉祖死罪改为软禁。

天顺四年,蒙古人南下劫掠。负责该地区防御的右都督李文畏敌避战,致使蒙古人破雁门关并大肆劫掠忻、代诸州,京师为之震恐。后朝廷将李文下狱论死罪,英宗因自己曾赐其免死铁券而赦免,仅降职都督佥事并命其戴罪立功。

但是宪宗的儿子和孙子彻底“搞臭了”明朝铁券的名声。

明孝宗当朝十八年里虽然未对外发出铁券,仅赐予给三名外戚。但是问题不在数量,这三人实为一家人,孝康敬皇后的父亲和两个弟弟。

由于皇后的关系(孝宗极其宠爱皇后),她的两个弟弟在弘治和正德两朝是各种横行不法、为非作歹。而且这两人还公然干政、参政,如果不是能力太低,明朝很有可能上演“外戚之祸”。

“铁券”在人们眼里自然成了他们目无纲纪、祸乱朝堂的“帮凶”。

武宗登基后,一共发出十二份铁券。和他的父亲一样,问题不在数量而在对象上 -- 获武宗铁券的全是皇帝亲信宦官的亲戚(实为奖励宦官),“内廷八虎”是人人有份。

在古代,宦官因生理上的缺陷本就被社会所歧视。而明朝中期皇帝们依仗宦官制衡文官的策略,又让掌握话语权的官绅们更为痛恨宦官这个群体。正德一朝又是明朝文官和宦官对立和斗争最为尖锐的时期,由此人们对和宦官扯上关系的“铁券”的看法,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。

随着刘瑾的倒台以及其后世宗对弘治、正德两朝铁券获取者的清洗,铁券的名声不但更差了,其“催命符”的戏称也算是定型了。

嘉靖一朝四十六年里,世宗只发出五份,而且全是续封的洪武功臣家。此后万历到崇祯四朝的七十多年里,仅明熹宗朱由校给魏忠贤的侄子魏良贤发了一份。

原本被人尊崇的神器,已被折腾掉了往日的荣光,明朝自己也不愿意继续用它了。

关键词:

  
相关新闻
每日推荐
  • 滚动
  • 综合
  • 房产